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9的文章

資金流動指標在台積電與宏達電兩支重點股上的應用

圖片
資金流動指標在台積電與宏達電兩支重點股上的應用  資金流動指標,運用了股價上下影線,以及成交量的關係算出。將之用在觀察長線的兩支重型股,宏達電與台積電上,真是有天差地別。 附加檔案   這個資金流動指標的算法不難。首先請先參考 投資好文賞析 一文,其中第一大項 指標介紹 的第23個指標 VAO指標介紹。 VAO指標是將每天淨支撐乘以成交量的這個數字(稱為 有效成交量),取一段期間的簡單平均值就是了。如果將有效成交量取累積值,就是修正OBV指標。 資金流動指標的圖與VAO指標的圖,看起來是完全相同的,它們與零軸的交叉點完全一致。資金流動指標是將一段期間內的有效成交量累加,除以該段期間內全部成交量的累加。所以資金流動指標最大是100%。

掛保證的定期定額投資法介紹(1-10)

圖片
定期定額投資法的理論基礎(一)  最近聽說國內定期定額基金的投資人已經突破百萬人,這是1個很驚人的數字,顯然投資基金已經蔚為風潮。本文要來探討一系列有關定期定額投資法的各種問題,希望由此能夠讓投資人由最基本的理論之處徹底理解定期定額投資法。 假如你買了1個指數型基金,所謂指數型基金就是漲跌幅會完全跟指數一樣的基金。在此我們有兩種不同的買進投資法,1個是一般的「平常投資法」,所謂的平常投資法其實就是市場的平均成本所在,在每個月的第一個營業日,你「以當時的成交量作為參考值買進」當時的指數價位,我們可以將之寫成如下的公式:  P1*Q1 + P2*Q2 + P3*Q3+... +Pn*Qn       Sum of(Pi*Qi)  ---------------------------------------- = ---------------------       Q1+Q2+Q3+.....+Qn            Sum of ( Qi )  由於通常指數越高,市場的成交量也會越大,所以這種平常的投資法,會導致平均成本快速上升,如果有個人是真的用這種方式來投資,你可能會覺得他很愚笨,但是它其實就是整個市場的平均成本。當市場的指數變化越大的時候,這種投資方式的平均成本變動越劇烈。 正因為平常的投資法有這樣的缺點,所以纔有定期定額投資法的產生,這種投資的方法就是你在每個月的第一個營業日,不管當時指數的高低,你都會買「同樣數量」的基金,我們可以將之寫成如下的公式:   P1* 1 + P2* 1 + P3* 1 + ..... +Pn* 1     Sum of ( Pi ) ------------------------------------------- = --------------------     1 + 1 + 1 +.....+ 1               N 我們用實際的K線圖畫出來,就可以更清楚的了解這兩種投資法的差異。第一個圖是上證指數從05年6月初分別用兩種不同的方式投資的結果,因為我們設定每月的第一個營業日,用當天的收盤價買進,所以圖中清楚的看到每個月的第一天成本往上調高。 其中位置比較高的是「平常投資法」的成本線,它的位置明顯高於「定期定額投資法」的成本線,假如您是在05年的6月初開始用「定期定額投資法」買進上證

修正OBV指標介紹-----預測長期籌碼趨勢的指標

圖片
修正OBV指標介紹-----預測長期籌碼趨勢的指標 如果任何一支股票的進出動態,我們都能瞭如指掌,那麼主力的動作,則好比是被放在X光下檢驗,將無所遁形。一般我們都是用「熱門股進出表」做為研判的參考,如果我們的預算充足一點,那麼可能去買個「券商進出系統」,用來追蹤主力的動態。 然而這些研判的工具,若非每日都要從報紙上抄錄下來,而且需要逐日去記錄,既繁瑣又費事,否則就得花一筆錢去購買電腦設備以及券商進出系統,所費不貲且需要有龐大的資料。然而,難道就沒有比較簡單的方法,可以用來觀察主力的進出動態,或者是籌碼的變動方向嗎? 本文就是以此為主題,告訴各位讀者,如何只用每日的最高價、最低價、收盤價以及成交量等等這4個數字,就足以研判主力進出,及其籌碼的穩定性,而且不必去算一大堆哪個號子買進幾張,又有哪個號子賣出幾張等,一大堆繁瑣的數字,而且還不一定能掌握主力的動態。 由「支撐」與「壓力」觀念觀察籌碼變動 以下,我們就從「支撐」與「壓力」的觀念來著手,介紹這一觀察籌碼變動的方法。圖1所示為某一支個股的分時走勢圖,該股票的收盤價為C點,而盤中最高價曾漲到A點,最低曾跌到B點。但是一漲到A點就遇到強大賣壓而漲不上去,一跌到B點就遇到支撐而跌不下去。因此A點與C點的距離即代表上檔的壓力,而B點與C點的距離則代表下檔的支撐。而此觀念正好與歐美股市使用的美國線(Bar Chart)的觀念不謀而合,美國線先畫一條直線,最高點為盤中最高價,最低點為盤中最低價,而直線右邊橫線則為當日的收盤價,美國線一般不畫開盤價,如果要畫就畫在直線的左邊。圖1右方即為美國線畫法的例子。 我們就以美國線為例,說明上檔壓力與下檔支撐的算法。首先我們不去管美國線的長短(也就是當日高低價之間的變動幅度),當日的幅度全都當成是1(A'B'為100%),而收盤價到最高價的部分(A'C')為上檔壓力,求出此部份佔當日高低點價差的比例(即A'C'/A' B'=40%),即為當日的上檔壓力比重。而收盤價到最低價的部分(C'B')為下檔支撐,求出此部份佔當日高低點價差的比例(即C'B'/A'B'=60%),即為當日的下檔支撐比重。上檔壓力與下檔支撐的和必然為100%。 圖2為一假設性的壓力與支撐圖解,第1天的

KD指標介紹

圖片
KD指標介紹 KD指標通常與 MACD指標搭配使用, MACD適合作波段確認之用,而KD則較適合短線研判買賣點之用。兩者搭配使用,可收截長補短之效,使投資人對行情有較完整的認識。 KD指標的計算法, 第一步所算出的「未成熟隨機值」,類似修正OBV觀念中的支撐與壓力, 此部份請參考修正OBV指標的介紹。 第二步則是將算出的隨機值,以類似MACD理論中的指數平滑法求其平均值,用來追踪其趨勢。所以KD指標的理論簡言之,可以說它是一個「指數平滑後的下檔支撐指標」。 計算KD指標的第一步,先求出未成熟隨機值 ( Raw Stochastic Value,簡寫為RSV), 其公式如下:      第N天收盤價 - 最近N日內最低價 RSV = ---------------------------------------------------- X 100       最近N日內最高價 - 最近N日內最低價 一般N取9天,這個計算公式乍看起來並不難理解,但實際上卻不容易真正領會。以下的說明方式會幫助讀者真正理解其意義。 圖1為一普通K線圖,圖2是將圖1稍為加工後的圖形,兩者有何差異? 原來在任何一天的K線, 都找出從當天往前數九天內的最高價與最低價,把它當成當天K線的最高價與最低價,因此每天K線的上影線與下影線都變長了。 因此RSV公式的分母部份已經找到了,從當日K線上影線最上端部份,到下影線的最下部份的長度,就是RSV公式的分母部份。而其分子部份,就是收盤價位置到最低價位置的長度。 原來整個RSV公式所代表的,與修正OBV公式中股價的「支撐」觀念,是完全一模一樣的。兩者之不同僅在於修正OBV取當日的高低價,而KD線取9天內高低價而已。 了解此點之後,就會了解RSV本身就可以當作是一個技術指標,圖3的下半部就是每日的RSV值。 由圖中可知, RSV等於0時,表示當天收盤價是9天內最低價,而當RSV等於100時,當天收盤價是9天內最高價。如果RSV等於50,則表示收盤價在高低價的中間。有一個技術指標叫作「威廉指標」,其實就是RSV值的倒數,也就是將RSV值公式中的分子分母相互對調而已,這其實是多此一舉,因為RSV值本身就可以當作一個技術指標了,而且100是高點,0是低點,與一般人的習慣相同,威廉指標還要倒著看,反而不自然。 求出RSV之後,再將之進一步加工,就是平常用的K

william的經濟學教室(1-8)

圖片
william的經濟學教室(1-8)   先說明一下,這一系列的經濟學教室是我在大約十年前寫的文章。 經濟學教室(1)-----緣起 由於我本人在大學以及研究所唸的都是經濟,畢業之後工作至今也有二十餘年,對經濟理論與實際經濟現象之間的體會略有心得,所以乾脆就開個「經濟學教室」,利用基礎的經濟學理論,談談一些總體經濟方面的問題,我們會先談經濟的基本理論,然後再將這些理論與經濟現實互相結合,來解釋當前的一些經濟現象,最後當然就是要預測未來的經濟前景。 今天我們就來談經濟學教室的第一課,有關物價的問題。物價是經濟學所探討的1個非常重要的經濟變數,講解價格變化的最基本理論是個體經濟學(Micro-economics),所以一般我們又把個體經濟學稱為價格理論(Price Theory)。而總體經濟學(Macro-economics)所探討的重心是在國民所得的變化,所以一般我們又把總體經濟學稱為所得理論(Income Theory)。 除了上述的分野之外,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所談論的「價格」,還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個體經濟學討論消費者如何在兩個不同的商品之間,因為兩者價格不同而引起消費行為的改變,所以探討的是「相對價格」。而總體經濟學探討的是,在1個固定的價格水準(稱為基期價格)下,國民所得如何成長變化,所以探討的是「絕對價格」。話雖如此,其實在經濟學裏面並沒有真正的絕對價格,都是相對價格,總體經濟所談的絕對價格,實在是「相對於貨幣購買力」的相對價格。 1970(民國60)年代,全球發生了兩次石油危機,第一次是在1973-74年,第2次是在1978-1979年,石油輸出國家無預警的大幅提高油價,導致生產成本全面提高,形成了席捲全球的通貨膨脹,這兩次石油危機,全球各國無一倖免。 我在這10年當中剛好處於國中到大學的階段,記得國中2年級的時候,曾經發生了1件非常奇怪的事情,由於物價在短期內大幅上漲,導致通貨中的硬幣其金屬成份的實際價值竟然高於其面值,結果許多硬幣竟然被拿去非法熔鑄成為金屬,導致硬幣在極短期間之內大幅消失不見。我還記得那個時候到學校福利社買個3元的東西,拿10塊錢給他找,店家竟然找給你1張紙,上頭寫著7元,還有蓋上他們的店章。你不拿又不行,他真的沒有零錢可以找給你,拿到這張紙,你除了下一次再來這裏消費之外,哪裏也不能去買。印象中這個混亂時期幾乎長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