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VAO指標介紹

圖片
VAO指標介紹 VAO指標的原文是Volume Accumulation/Distribution Oscillator 指標,按照原文的意思直譯為「數量累積散佈擺盪」指標。累積指的自然是籌碼集中累積到少數人手上的現象,而散佈自然是指籌碼散佈分散到多數人手上的現象。這個指標與VA指標(即修正OBV指標)幾乎雷同,唯一的差別是VA指標要逐日累加,而VA不累加而已。不過,VA指標一般就直接畫在K線圖上,與K線重疊一起,而且「不再取平均值」;而VAO指標則通常會取平均值,而將之畫在K線圖的下面。 附表1即為一個VAO指標的計算範例,表中的第K欄數字即為VAO指標值,而第L欄的數字即為VA指標值。 附圖1的第三個圖即為VAO指標,從圖中可知,這是一個取10天簡單平均的VAO指標,當這個指標為正值之時,表示平均淨支撐為正時,計算期間內所算出的平均淨買盤成交量;當指標為負時,即表示平均淨支撐為負時,所算出的平均淨賣盤成交量。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當VAO值為正時,股價是處於上升狀態,而當VAO值為負時,股價是處於盤整或下跌的狀態。 這個指標在股價高點時,指標值會比較容易大幅度反轉,所以顯示股價將反轉的能力較佳;而在股價低點時,指標為負值時則較可能呈橫向盤整走勢。 附加檔案  

技術指標機率化過程的一般理論------以乖離率為例

圖片
技術指標機率化過程的一般理論------以乖離率為例 這篇文章要說明的是,如何將一個技術指標予以機率化的過程,這方法適用在所有的技術指標上,不論它是大家耳熟能詳的KD指標、MACD指標或者乖離率等等。乖離率除了算是個技術指標之外,更重要的它還包含了「報酬率」的觀念,而投資人在各個時點時的獲利狀況,是影響其買賣決策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本文就先以乖離率來說明。 在計算技術指標值時,當中的參數設定是很重要的,通常短期參數看短線行情,長期參數看長線行情。為了兼顧長短期行情都能研判,所以我們對乖離率指標值,選擇了月線(20日)、季線(60日)、半年線(120日)、年線(240日)以及兩年線(480日)。 我們先算出某一指數或個股自上巿以來至今全部資料的每日乖離率值,以月線乖離率為例,比如算出全期每日的月線乖離率,然後再算出所有月線乖離率的「平均數」以及「標準差」。注意這個平均數與標準差是本理論的重心,因為在算機率分配時,是少不了這兩個重要的參數的。當然,我們同樣可以算出其他季線、半年線等等的平均數與標準差,所以每支股票從月線到兩年線乖離率,我們一共會有五組乖離率的平均數及標準差值。附表1所示,就是我們所算出部份指數及個股的五組乖離率值的平均數及標準差的例子,為了進一步參考起見,我們對每組乖離率值又加算其乖離率值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各位如果想要全部所有台股的五組平均數及標準差的話,可以從附加檔案中下載。 接下來,我們就得要談到機率理論中的標準常態分配表及其如何使用的問題了。附圖1為標準常態Z分配的一個說明,Zi =(觀測值i-平均數)/標準差,它的意思就是指目前的這個觀測值偏離其平均數多少個標準差單位。例如附圖1中的Z值為1.64,表示一個個別觀測值如果要偏離其平均數1.64標準差單位以上時,它出現的機率只有百分之5以下。 附表2就是Z分配的機率值表,例如我們算出的Z值如果為1.640,那麼查附表2,先看最左邊的直欄的1.6那一橫列,第一個數字是0.4452,接著看最上面一橫列的數字,從0.00看起,這是顯示小數點後第二位的數字,所以看到1.64中的0.04的位置,從這個位置往下看到1.6的那橫列的交叉點數字為0.4495。由於這是半邊檢定的關係,在平均數右邊或右邊的機率只佔50%,所以我們以0.5-0.4495=0.0505,精確的機率是5.05%,因此假如要精確到5%,那...

艾略特波浪理論是如何建立的

圖片
艾略特波浪理論是如何建立的 道氏理論----------波浪理論之一 道氏理論由美國人道氏在20世紀初所發明,他觀察到股價的變化總是宛如海浪一般,由漲潮有退潮。在漲潮時海浪漲中有退,而在退潮時一樣的退潮中有漲。然而他尚未能夠洞悉股價的漲跌變化,到底是以什麼規律在進行。 他把股價波動的方式分成3種,第一種是主要趨勢,進行的時間很長甚至可達數年之久;第2種是次要趨勢,時間也可以長達數月甚至更長;第3種稱為細微趨勢,這是屬於日常的波動。 他也注意到了股價剛起漲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沒有察覺,只有那些能夠直接掌握上市公司第一手資訊的董監事、大股東等,才是最早進場吃貨的先知先覺者。當行情第一波結束後股價拉回調整,接著就是稍後得知消息者,這些人包括專業投資人以及媒體工作者等,這些屬於中知中覺者進場吃貨,造成第2波股價漲升。一旦波段結束後股價拉回調整,接著一般社會大眾的後知後覺者也跟著進場,這時股價展開第3波的漲升,由於能夠進場的人都已進場,市場不再有新的資金挹注,股價不久即將作頭反轉向下,展開下跌波段的行情。 同時道氏也注意到,在漲升的行情中,大漲後的拉回,股價不會跌破前波的低點,否則行情就是已經反轉作頭,不會再續創新高。同樣的,在下跌行情中,大跌之後的反彈,股價也不會突破前波的高點,否則行情就是已經打底回升,不會再續創新低。請看下圖的說明。 道氏理論除了提出原則性的觀念之外,並未能明確指出市場變化的具體規律性,這一部份後來由艾略特導入費波南西級數的觀念,結合兩者而成為最完美的技術分析方法。 附加檔案   費波南西級數(1)----------波浪理論之二 費波南西級數相傳是由費波南希爵士所發明,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的貴族,本身是位有名的數學家。據說他很喜歡養兔子,就在養兔子的過程中,無意中發現了這個後世股市奉為圭臬的費波南西級數。 他養兔子的過程,首先必需要有幾個假設,這些假設或許並不全部與現實相符,但它是必要的,而且隨後你也會了解這些假設的前提,在股市分析上具有何種意義。這些假設包括: 1.兔子是以「對」為單位,並非以「隻」為單位,而且需要1雌1雄,如此才能繁殖後代。而且每次出生的兔子也是1對。 2.每次新生的兔子需要一段固定的時間(如1個月)才能成熟,之後才能再生小兔子。 3.所有的兔子都是長生不老兔,一旦成熟之後,每隔...

量價關係介紹(基礎篇)

圖片
量價關係介紹(基礎篇) 首先我們要明白量價關係就是供需關係,供需曲線圖的縱軸是價格,而橫軸是數量,這不就是量價關係嗎?接著我們要對供需關係有基本認識,需求曲線是負斜率的,需求曲線右移表示需求增加,左移表示減少。而供給曲線是正斜率,供給曲線右移表示供給增加,左移表示供給減少。 在圖1、2中我們將供給與需求曲線畫在同一圖上,探討供需相互作用後量價的變動方向。 先探討供需變動,而供給不變的例子。圖1中,原來需求曲線為DD線,供給曲線為SS線,供需均衡點為E點,此時P1為均衡的「成交價」,而Q1為「成交量」。假如需求因某種因素而增加,需求曲線由DD線右移至線D'D',則新的均衡點為E點,此時成交價會由P1漲至P2,成交量則會由Q1擴增為Q2。價格漲了成交量也變大了,量價同方向變動,這種現象稱為「量價配合」。如果圖1中原來的均衡點E',而後來由於需求曲線左移,新均衡點移至E點,則價格由P2降為P1,成交量由Q2減少為Q1,價格跌了,成交量也縮小了,量價也是同方向變動,這 種現象也稱為「量價配合」。 量價配合是一個表現在外的「現象」,它背後的原因是因為供需互動中,需求產生變動所引起,需求是「主動」作左右移動的增減。但供給曲線仍然沒有移動,它仍是價格低一點就少賣一點,價格高一點就多賣一點,所以供給是「被動」的。 接著來探討供給變動,而需求不變的例子。圖2中,原來的供給曲線為SS線,需求曲線為DD線,供需均衡點為E點,此時P1為成交價,而Q1為成交量。假如供給因某種因素而增加,供給曲線由SS線右移至S'S'線,則新的均衡點E'點,此時成交價會由P1跌到P2,成交量則由Q1增加至Q2。價格跌了成交量卻變大,量價呈反方向變動,這種現象稱為「量價背離」。如果圖2中的原來均衡點為E',而後來由於供給曲線左移,新均衡點移至E點,則價格由P2漲至P1,成交量則由Q2減少為Q1。價格漲了成交量反而減少,量價也成反方向變動,這種現象也稱為「量價背離」。 量價背離同樣是一個表現在外的「現象」,其背後成因是因為在供需互動中,供給產生變動所引起,供給是「主動」作左右的增減。但需求曲線仍然沒有移動,它仍然是價格低一點就多買一點,價格高一點就少買一點,所以需求是「被動」的。總結如下:量價配合的表象是價漲量增、價跌量縮,而其內含是指需求(買...

淺談大陸國運及股巿------四柱八字的應用之二

圖片
十幾年前寫的文章,參考看看吧.... ----------------------------------------------- 淺談大陸國運及股巿------四柱八字的應用之二 我們既然已經用四柱八字預測了中華民國的國運,以及臺股的走勢,想當然爾,各位一定會好奇,用這方法去預測大陸的股市不知道效果如何?以下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既然要預測大陸的國運,當然要有大陸的命盤。雖然我們都知道1949(民國38)年10月1日是中共建政之日,也就是大陸的國慶節,但是確切的時間到底是幾點,就很不清楚。我一直以為應該是早上9點到10點之間,因為中國人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晨太陽剛升起,表示國勢蒸蒸日上。但是上網去查,才知道竟然是下午3點,這與我們普遍認知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3點鐘是屬於未時與申時之交,到底應該算是哪1個時辰?合理的解釋應該是申時,如果毛澤東選擇的是未時,應當剛過1點鐘就開始開國大典,而不是選在未時的最後1分鐘。因此我們就以申時來排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命盤。 這個命盤排出之後,赫然發現這個時間真的是有經過高人指點的,否則哪有人選擇太陽快下山的時候才來舉行開國大典。這個八字的四柱是己丑年癸酉月甲子日壬申時,從這個八字的結構來看,我們可以了解毛澤東確實有一統天下,睥睨寰宇,唯我獨尊的想法。首先,選定甲子日開國就有其特別的意義,甲子為六十花甲之首,本身即有「為大位尊」之意。 再次,八字學講的是陰陽五行之氣,在四柱的結構當中,最後氣聚於何處是觀察的重點,命理學寶典「滴天髓」有云:何處起根源,流到何方住,機括此中求,知來亦知去。這個八字的氣最後全部聚於日主,日柱的天干稱為命主或者日主,是論命的主體,代表這個命盤主人自身,在這裏就是甲木。在這個命盤當中,我們可以從年柱的己丑土起根源,去生月支的酉金,酉金又可以生月干的癸水以及日支的子水,而癸水及子水可以轉生日主甲木。同樣的,我們也可以用時支的申金起根源,去生時干的壬水以及日支的子水,最後的壬水及子水同樣都去生甲木。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這四柱命盤全部的氣最後是聚集在日主甲木上面,所有日主周遭的一切,包括財、官、印,最後全部為日主所有,一點都沒有遺漏。如果這是1個人的命盤的話,那麼這個人一定是1個自私自利的人,所有其他人存在的目的全部是為了成就我,這人心中是「有我無人」。毛澤東會選擇這個時間來開國,應該是他心裏真的認為,將來有...

乖離率介紹-----河流圖的基礎觀念

圖片
乖離率介紹-----河流圖的基礎觀念 K線圖中的K線值代表今天的巿場價格,亦即對於已買進股票的人,他今天可以賣出去的價格。而平均線上的值就是過去這幾天投資人的平均買進成本,如果是5天均值就代表5天內買進的平均成本,如果是20天均值就是20天的買進平均成本。 我們在稱呼平均線時,必須明瞭「移動平均成本線」才是它最完整的概念與稱呼,但是在股市中一般將之稱為「移動平均線」(英文稱為Moving Average,簡寫為MA) ,甚至更簡化為「平均線 (或均線)」。這種簡潔的稱呼,反而讓一般投資人忽略了其中最重要的「成本」意義。在K線圖上,如果K線在平均線上方,即代表市價高於成本,也就是投資人有所獲利。反之,若K線在均線下方,即代表市價低於成本,也就是投資人有所虧損。 以下的公式極為重要:   K-MA     巿價-成本  ———— = ———————   K        成本 在一般傳統的技術分析中,等號左邊的公式即為傳統的「乖離率」。但如果不懂K線是市價,而平均線是成本的道理,就永遠得不到等號右邊的公式。這個公式叫做「平均報酬率」或「平均獲利率」,簡稱報酬率或獲利率。 所以,如果某天某一支個股算出其20天乖離率是6.0%,就表示20天內買進這支股票的人,到今天平均每人獲利率為6.0%,如果乖離率是-6.0%,就表示平均每人都虧損了6.0%。  一般的技術分析圖形都是將乖離率畫在K線圖的下方(如圖一下方的乖離率線),我們發展出一種將K線圖與乖離率畫在一起的技術,稱之為「河流圖」,如圖1上方所示的K線及其上的一組平行線。圖中顯示的是06年3月至07年11月止,加權指數的走勢圖,在圖中看到9條似乎是平行線的曲線,幾乎剛好完全把加權指數包起來,看起來確實很像河流,這是為何稱為河流圖的原因。 在圖中請先注意9條線當中,最中間的第五條線,它是60天平均線,以此為中心,向上下各畫出四條線。它的畫法是將60MA乘以1.03,得到往上一條線,再乘以1.06,得到上面第二條,再乘以1.09與1.12,分別得到上面第三條與第四條線。往下則以60MA分別乘以0.97、0.94、0.91以及0.88,而得到往下的四條線。 接著就能明白圖形的用法了,如圖中的A點,K線位置剛好在最上面一條線,B箭頭指處則是當時的60天平均成本,利用(A-B)/B得到的乖離率數字,剛好等於...

ADO 指標介紹

圖片
ADO 指標介紹 ADO指標的原文是Accumulation/Distribution Oscillator,直譯為「聚散擺盪」指標。它的計算公式如下: ADO=( BP + SP ) / ( 2 * ( 最高價 - 最低價 ) ) * 100 其中 BP = 最高價-開盤價; SP=收盤盤-最低價  算出ADO指標值之後,再求算其N日的簡單平均值,接著求算其簡單平均值的三日KD式平滑平均值ADOexp,接著再對ADOexp求其KD式三日平滑平均值即可。附表1即為其計算範例。 這個ADO公式看起來非常簡單,一點都不複雜,但卻有深意。用附圖1的圖形就可以清楚看出其設計的原意。公式的分子部份用BP 加SP,就是要特別強調其每根K棒的實體部份。假如今天是收一根帶上下影線都有的「陽線」,因為陽線是收盤高於開盤,所以BP部份會包括陽線的實體部份,SP部份也會包括實體部份,也就是實體線會被計算兩次,所以BP+SP的值就會比較大,只要實體線是陽線,不管長度再怎麼小,ADO值就一定大於50。 然而如果今天是收一根帶上下影線的「陰線」,因為陰線是收盤低於開盤,所以BP與SP兩部份都不會包括K線的實體部份,所以BP+SP的值就會比較小,只要實體線是陰線,不管長度再怎麼小,ADO值就一定小於50。而分母部份為當日的最高價減去最低價的價差,再乘以2。 到這裡我們就可以明瞭ADO指標何以要這樣設計的原因了。從附圖1可以看出,如果K棒是一根不帶任何上下影線的陽線,那麼它的ADO值就會是100,如果是一根不帶任何上下影線的陰線,那麼它的ADO值就會是0,這點可由圖中的紅色線所指的K線與其ADO值看出。 只要這根K棒有帶一點點的上影線或下影線,那麼它的ADO值就不會是0或100,這可由圖中的綠色線所指的K棒及其指標值看出。這個ADO指標值類似RSI,是在0與100之間擺盪。 所以這個指標的意義是陽線的實體部份出現的愈多,則其指標值將愈趨近100;陰線的實體部份出現的愈多,則其指標值愈接近0。 這個指標的研判方式有二:其一的短線看法,是其圖中的兩條線形成的向上黃金交叉或向下死亡交叉來界定其買賣點,但其買賣點出現的次數較多,不免會有錯誤的雜訊出現。其二的較為長線的看法,是利用該指標值是否突破50或跌破50來界定其多空的買賣的,圖2的紅線為買點,而線線為賣點。...